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2023年11月09日 18:53

金信联办〔20231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服务全区中心工作,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市场主体、服务群众办事为主要目标,不断创新信用应用场景和产品,擦亮“信用金山”品牌,强化区域信用工作的延续性、积累性和系统性。

一、高质量完成重点任务,完善信用基础体系

(一)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期评估,客观评价信用领域规划实施取得的进展成效,精准找出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难点堵点,研究下一步对策建议。结合市信用条例和“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推动各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持续做好政务诚信和“双公示”监测工作。

(二)深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行业领域信用管理,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落实国家修复新规,完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机制,明确统一规则,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信用修复流程。研究起草我区《上海市金山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实施办法》。

(三)开展信用管理与服务重点工作。对照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补短板、强弱项,以重点突破带动提升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工作指导,围绕信用管理和服务创新,突出依法依规、改革创新、融合应用、示范引领,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提升信用服务能级,彰显惠民便企成效

(四)启动信用服务优化提升行动。深化融资信用惠企服务,发挥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撮合交易等作用,挖掘信用惠企深度,拓展融资服务惠及面,着力提升平台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广告知承诺便企服务,加强告知承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通过编制清单和闭环管理,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依法依规推动行政管理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加强工作创新,减少对信用良好企业的干扰,落实对违法失信企业的监管。开展信用修复服务,推进实施信用修复提醒函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两书同达”,提高企业信用修复效率。

(五)升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融资信用服务网络,提升“一网畅融”融资服务品牌,开发接口调用、数据核验等功能,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纳税、不动产、水电气缴纳、科技研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信息归集共享,结合金山实际探索拓展融资信用信息归集范围。持续增强“企业-政府-金融服务机构”对接力度,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产品数量和覆盖面,提高平台入驻率、活跃度和服务质效。

(六)实施信用惠民便企措施。加强重点领域信用激励场景建设,鼓励各部门(单位)探索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生活中对守信主体实施激励措施。在行政管理中,让守信主体享受优先办理、简化手续等便利服务。在公共服务中,充分利用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劳动保障、司法服务等公共资源,给予守信主体服务便利。在社会生活中,在家政、旅游、购物等领域实施“信E+”工程,对守信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持续提升守信主体获得感。

三、聚焦信用监管创新,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七)持续创新事前信用监管。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梳理告知承诺政务服务事项,规范信用承诺书格式文本和承诺数据字段标准。加强信用承诺信息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将市场主体履行承诺情况全面纳入信用记录。鼓励市场主体自主填报信用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作出公开承诺。大力推广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评优评先、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事项中实施信用核查。

(八)切实加强事中信用监管。有序探索推进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动更多行业管理部门将监管与信用状况相结合,按照信用状况和风险高低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管。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养老托幼、安全生产等领域,创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手段,发挥信息系统支撑作用,提升行业行政监管效能,实现精准、高效监管。在市场监管等领域探索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结合信用风险状况对监管对象开展分级分类监管。

(九)深入完善事后信用监管。依据国家失信惩戒措施清单,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推进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共享,保障用信单位及时获取严重失信主体信息,逐步实现自动比对、自动拦截。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初创型企业加强行政指导和服务。结合企业信用状况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信用修复流程,畅通信用修复渠道。

四、深化信用信息归集,提升平台基础支撑

(十)推动“双公示”信息高质量归集。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为重点,持续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完善月度通报、季度评估工作机制,力争实现全区“双公示”信息错误率、迟报率、漏报率“三清零”。进一步做好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其他行政行为信息的归集工作。

(十一)提升信用平台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优化信用数据治理、信用查询、信用评价、信用应用等功能。全面加强公共信用数据安全管理,积极发挥信用大数据的监测预警作用。

(十二)推动信用数据资源有序共享应用。编制2023年本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行为、应用清单,依法依规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应用。推进行政管理、合同履行、信用承诺及履行情况等相关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市信用系统对接,实现“双公示”数据的充分交互。

五、强化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十三)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结合《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调任等工作中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应用政务信用信息。

(十四)优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进一步便利企业上市融资、招投标等经营活动。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治理,帮助市场主体改善信用状况,提振市场信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信用数据在“一网统管”系统中的运用,推出一批新的信用应用场景,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十五)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推动镇、街道、园区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诚信点亮中国”等主题宣传活动和诚信教育普及活动。强化青少年群体诚信教育,拓展中小学校信用教育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开发和实践活动。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诚信宣传,大力挖掘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