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徐汇区:“信用进餐饮”诚信宣传活动 2022年01月28日 13:59

2021722日上午,合作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召集全体管理干部及转向工作骨干,在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北路226号田尚坊,组织召开餐饮单位油烟规范化治理培训暨普法宣传活动,帮助餐饮企业做到知法守法,诚信经营。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市容交通执法大队前往参加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

(一)全覆盖宣贯普及环保要求,进一步拓宽油烟防治普法宣传渠道

强化餐饮单位油烟规范化治理能力,指导餐饮单位基于互联网服务(微信公众号、手机端APP)持续开展自学、自查、自纠和自评估,相应自评项均有法规条目注释和提醒,明确物业公司、餐饮单位的油烟防治主体责任,提升餐饮单位环保意识;通过定期与餐饮聚集区周边居委的沟通和协作,间接对居民进行普法宣传和环保知识普及,降低无效油烟信访,加快扰民油烟信访的精准处置;通过餐饮店铺门口张贴的环信码,路过或就餐的市民可通过微信扫描便捷了解相关餐饮单位基本信息和环保要求,鼓励市民就发现问题进行举报或反馈,加强餐饮油烟防治社会监督。

(二)推广“环信码”、互联网+信用监管,夯实餐饮单位环保主体责任。在田林街道田尚坊和徐家汇街道天钥桥路(肇嘉浜路到零陵路路段)等集中区域内共计约100家涉油烟排放餐饮单位均已在店铺入口明显位置张贴环信码,另包含环信码的新版排污口标识卡也已张贴在相应的独立排口或共享排口上,任何人均可以微信扫描环信码快捷了解相关餐饮单位的基本信息、最新环境信用情况和环保管理要求。

环境执法人员、经授权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采用手机端APP扫描环信码,快速获取相关餐饮单位“精准画像”,如餐饮单位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基本信息(基础信息、净化设施、监测设备等)、餐饮油烟防治动态(环保设施运行状态、维护情况、台帐、在线监测信息等)、监管执法信息(监管动态、信访投诉、执法处罚)等,为规范化进行油烟治理的绿码餐饮单位提供服务和支持,减少监管频次,对存在突出问题或明显违规且不积极处置的红码餐饮单位,增加监管频次,开展联合执法和即时处罚,践行互联网+监管,实施基于环信码的互联网+环境信用“一码监管”。

(三)分类分级监管,优化执法资源分配

以环信码为核心,开展试点区域涉油烟餐饮单位分类分级监管,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日常现场巡检、数据分析应用、信用评价等服务,环境执法部门只须聚焦环信码为红码的餐饮单位,推动执法资源精准投入,重点关注问题突出、扰民隐患大的餐饮单位,提升执法效率。另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与环境执法部门密切联动,即时交换、共享监管执法数据,针对问题突出或重大隐患餐饮单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巡查。

环信码为绿色:降低监管频次,减少现场巡检次数;偶尔涉及少量、轻微问题,能及时整改的,免约谈、上门联合执法等;年度评审为绿码的,推送给市场监督主管部门,在行政许可中给予优先办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小额贷款、评优等活动中给予优先推荐;

环信码为黄色:维持监管频次不变,保持现有现场巡检次数,持续引导规范化油烟治理;

环信码为红色:调整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监管频次,加大现场巡检次数,加强问题整改指导和跟踪;问题突出或持续反复的,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牵头月度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符合处罚条件的实施处罚,并给予顶格处罚;年度评审为红码的,推送给市场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许可中限制办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小额贷款、评优等活动中,采取列入重点审查对象、限制等惩戒措施。

(四)在线监测数据分析诊断,加速问题解决及隐患排除

逐步规范餐饮油烟在线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应用价值,开展工况+油烟浓度的油烟监测试点,其中工况涉及油烟净化器运行状态和风机运行状态,油烟浓度为光散射原理油烟探头监测数据。基于工况数据和运营时段,进行净化器和风机运行负载的评估和相关性分析,联动油烟浓度量级和趋势,分析诊断净化器故障、运行异常(未开启、间歇开启、低负载运行等);依据烹饪方式和油烟类型,融合在线监测数据、抽测数据、便携检测数据等,分析反馈超标排放或异味扰民隐患并进行预警提醒,驱动第三方专业巡检人员开展现场问题排查和针对性技术指导,督促餐饮单位及时进行问题整改和反馈。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

20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