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新模式助力职业培训补贴“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2年10月12日 17:08

  为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实施了职业培训补贴办法。记者了解到,在浦东一些热门职业培训,例如无人机航拍、电商直播、新媒体运营、硬核制造业技术等培训课程的政府补贴有的高达每人三四千元。如何保证政府补贴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浦东新区人社局为此动足了脑筋。


  据了解,到去年年底,浦东新区辖区内经人社局许可的培训机构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行业应用场景监管的共115家,对提高新区企业职工技能素质、促进新区人员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日常监管中,新区人社局发现部分培训机构开展政府补贴培训出现缩减课时、到课率低、师资随意调整等现象,导致补贴资金存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区人社局按照新区行业信用监管总体部署,积极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对职业培训机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


  首先,新区人社局针对培训机构办学资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事项出台了《浦东新区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正负面清单》,通过正面清单加强对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日常管理的积极引导;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对存在违规行为并查实的,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网检、年检不合格、取消表彰奖励、核减补贴资金、取消政府补贴培训等处罚;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吊销培训许可证等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依托智能监管作为信用监管的抓手。2020年前,新区对培训机构监管主要依靠线下人工抽查、飞行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管,监管方式单一,检查覆盖率不足(每个培训班级只上门检查一次)。随着人工成本上升,监管成本不断提高,为切实提高监管效能,促进新区培训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新区全面试点智能监管,从线下人工抽查转为线上智能监管,从一次检查转为全生命周期监管。通过智能化监管系统,事前对接机构资质、开班信息、机构师资等数据,事中通过现场图像采集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培训情况进行识别监管,事后通过电子问卷、智能语音机器人进行电话回访。


  最后是构建信用分类评价强化结果运用。随着智能监管体系的运用,制订了相对应的信用评价标准,按A、B、C三个等级对115家培训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其中信用A级机构45家,B级63家,C级7家,并将信用评价作为结果运用、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据悉,自智能化监管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目前已在新区全面铺开478套定点和移动相结合的智能化监管设备,共完成智能化监管600余次,平均签到率达80%以上,实现培训现场记录可追溯、可查询,确保培训真实有效,管理高效便捷。此外还形成了“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监管闭环。对高信用培训机构,优先推荐诚信机构评选、优先签订政府补贴培训协议、优先承办技能比武竞赛,同时减少监管频次,采取免检或年度抽检。对低信用培训机构,强化日常管理,实现培训过程全方位监管。